关于我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
日期:2012-05-18  发布人:webmaster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了解全县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总结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人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深入到七个乡镇十二个行政村,通过走访、座谈、查看项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对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表明,全县新农村建设开局顺利,形势较好,但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需持之不懈地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长期抓下去,从而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自2006年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全县共抓试点村9个,占全县120个村的7.5%。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按照省、市提出的“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产业支撑”的工作思路,抓点示范,稳步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无论是面上还是点上的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08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8.51亿元,较上年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0元,试点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一)强化领导,明晰新农村建设思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县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确保项目有人管,工作有人抓,保证了我县的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其次制定下发了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三是是明确重点。我们以“建新居、改村容、提素质、增收入”为重点,逐步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新型农村,为构建和谐柞水奠定基础。在抓好原确定的“一镇五村六小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的基础上,又先后新增加了营盘镇的朱家湾村、乾佑镇北关村、下梁镇的沙坪和明星村四个村作为重点示范村,与原来所抓的示范村一并进行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抓好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按照“规划先行,循序渐进”原则,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制定了《柞水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8个试点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规划、16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农业、水保、电力等二十四个部门又制定了21个专业规划,目前全县86个行政村的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

 

(三)探索模式,狠抓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我们把抓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作为重点,将民居新建同计划移民、工赈移民、扶贫移民等小区建设相结合,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与产业开发、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等工作相结合,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特点,探索不同的建设模式,逐步形成了旅游文化型、扶贫开发带动型、商贸服务型、企业辐射型和产业带动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石瓮镇东甘沟村、蔡玉窑镇银碗村、小岭镇罗庄村示、下梁沙坪村、明星村按照不同的发展模式有序建设,形成了各自的建设特色。其他试点示范村工作进展顺利,示范小区建设基本完成,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

 

(四)以点促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在抓好示范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主导产业、改善村容村貌,优化村级管理,使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全面进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0多万元,新修通村水泥路<?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58公里,改造提高9公里,改造低压线路24杆公里,投资480万元解决7391人的饮水困难。修复基本农田60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亩。投资160万元完成四条小流域治理工程。对11个乡镇20个村委会院落的绿化美化。共投资108万元,对500户石板房进行了改造,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3200余口。新修建村级卫生室2所120平方米,改造12所720平方米,解决了13000人的看病难问题。

 

(五)发展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区域布局上,乾佑河流域重点以发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主的旅游服务业集群,社川河流域重点以发展养殖业、劳务输出和矿产加工业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金井河流域主要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加工销售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开发集群;在发展模式上,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大豆基地、脱菌洋芋基地等六个基地;在产业发展上,已经形成了养殖、种植、林果、运输、食用菌、加工、特色劳务七大基本产业。在特色种植方面,完成经济林科管3万多亩,落实烤烟面积5000多亩,建成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000亩,年产无公害蔬菜21万吨,完成地膜玉米种植3.5万亩。新建豆制品配送中心1200平方米,建立销售网点22个,带动豆制品加工专业户93户。建成新田地公司、下梁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汇生源等一批农头企业。成立各类协会组织32个,中介组织90余个,有力地促进了“一村一品”的发展。

 

(六)强化管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两基”工作一举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医保覆盖率达98%以上。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将4100户5332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贫困农民的生活困难问题。农民培训全面开展。先后整合各类资金100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培训6500人次。民主管理得到加强。推行了“村级民主议事日”制度,59个行政村解决了村级办公室,村“两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创建“平安乡镇”9个,“平安村”56个。市级文明村4个,县级文明村14个。实行村务公开,全县120个行政村均实行了村务公开,广大村民的“四权”意识得到普遍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新农村建设开局起步良好,各试点乡镇加大了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的力度,加大投入,加强领导,采取一定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领导机制不合理。从目前的新农村建设领导机制来看,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都是临时机构,无编制、无经费、无专职工作人员、无工作手段,仅仅是个组织协调机构,职责不明确,无职无权,难以协调,也没有资金支配权,无法发挥作用。

 

2、工作进展不平衡。据对列入今年省、市考核的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检查发现,有的村建设的较好,但有的村动静不大、建设热情不高,达不到省市对新农村建设考核的要求标准,若对照省上五大项25个考核指标,我县有的示范村有些指标还未能达到,有些工作还没有开展,将来会影响考核。有的未列入省市考核的村至今还处在规划设想阶段,今年要干的事还没有启动,村上没有多大变化。而且抓的好的村都是过去有基础、连续几年持续抓的村。

 

3、建设资金极其短缺。在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中、省、市均未安排专项试点资金,农村集体经济几乎是个空壳,许多该办的事办不了、办不成、无力办。虽然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是加大了,但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主管部门较多,项目分散,资金下拨到地方后,利用效率很低。县乡两级财力紧缺,没有财力投入新农建设,资金问题严重制约着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4、资金整合难度大。近年来,国家虽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支农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各方面支持“三农”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来源渠道多,投入分散,使用的效果不够明显,而且许多资金是随着项目下达,造成资金捆绑使用难,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5、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就我县的地理环境和条件来看,境内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自然灾害频繁,立地条件较差。全县人均土地不足一亩,土地存量偏小,土质贫脊且不连片,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水、电、路、讯及文教、卫生、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6、人口综合素质低。农民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文明程度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厕所乱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人畜混居现象随时可见,管理杂乱无序。

 

三、几点对策与建议

 

1、强化工作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一是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每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确定一名县级领导包抓,定期召开协调会、督办会、部门联席会,搞好当年新农村建设实施项目的督促落实工作。二是实行部门包项目。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初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当年各试点村的重点建设实施项目,分解到部门,各相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落实资金,落实指导人员。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领导机制。鉴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后年年都要列为省、市两级考核指标,为了使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县新农办应做到机构、编制、人员、办公条件、工作经费“五到位”,充分发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协调、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作用。

 

2、改革创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建议县级财政设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扶持力度,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不断改进新农村资金管理办法,在支农资金拨付使用上,赋予新农村组织管理部门支配权,以利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县有关部门今后在设计申报项目时,应先与县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提前沟通,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定,把项目向示范村集中,共同办点,各计其功。

 

3、明确标准,分类指导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新村庄建设,包括思想文化、产业开发、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建设。因此,在指导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工作标准,从不同地域、不同农村的经济条件和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新农村建设标准,进行分类指导,确保各项事业均衡发展。要对照省、市下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核指标》,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在对照五大项25个指标逐项落实、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基础突破”和“产业支撑”,优先解决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问题,力求在村庄道路和村容村貌治理方面取得突破,发生明显变化。

 

4、优化农村信贷环境,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必须探索出台有利于增加农业信贷的正面激励措施,调整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渠道,加强对高效农业发展、农民培训创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合法的民间借贷,使更多的农村资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5、搞好人才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建议给予一定培训资金,建立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解决基层新农村建设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参观学习外地经验,加强信息沟通。

 

6、推进一村一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一村一品发展要以市场为目标,以效益为导向,开发主导产业,培育拳头产品,通过一村一品或二品、三品,推动形成一乡一业,促进农村区域性、特色性块状经济发展。重点发展种植、养殖、生态旅游上,种植业要在科技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下功夫;养殖业要在适度规模、增加经济效益上下功夫;生态旅游要在提高品位上下功夫。是使一村一品真正促进农村发展。